为何建筑行业这么需要GH人才?

2019年4月16日 8,625

相信当下的建筑师们应该对Grasshopper这个单词不那么陌生了吧?

这个自2008年开始被建筑师重视的Rhino插件,一不小心火到了第十个年头。近年来更是越来越多的设计单位,敞开了对Grasshopper人才招募的大门。为何一个工业设计领域的建模插件工具可以搞出这么大的动静?为何算法建模的人才开始受到更多的重视和重用?这个问题相信很多大神都会有自己的见解,我这里也仅仅是想分享一下个人的看法,抛转引玉:

记得2009年前后,各种当时新锐的方案造型开始雨后春笋般在国内市场浮现。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除了大量的外籍设计师介入和国人新思潮涌现之外,还有一个很底层的、不容易被大家提起的原因:那一年,国内首届使用Sketchup创作的建筑学学生毕业了。自此各家设计院的方案创作工作流,逐渐从CAD+效果图模式,转换为三维的Sketchup推敲模式。这一改变从根本上让大众建筑师的创作思维由二维变成了三维。“3Dfor Everyone”这是当初SU的推广理念,它成功的做到了。可见,底层的工具变了,上层的格局自然也就变了。

无独有偶,在同一年我遇见了另一个震撼我的工具:Grasshopper。如果说Sketchup这个工具当年让设计的结果更多元化了,那么如今的Grasshopper其实是让设计的过程更多元化了。也就是说这个工具可以自由地编写设计方法和工作流程。它可以让简单的创作更快,更智能化,也可以让复杂的工程变得可控、可实现。大家可能会怀疑这种软件如何能这么神奇?这也是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解答的重点之一,想理解这一点,我们先要了解使用Grasshopper的设计师是怎样的一个群体。(下文中称此类人为“GH使用者”)

— GH使用者的在遇到问题时会优先建立“解题逻辑”

“如果我不知道模型的理性生成逻辑,我是无法建模的。”这句话GH使用者一定会有共鸣。好比我用GH做个复杂的空间,需要先考虑的不是它的形状,而是这个形体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控制其形态变化的规律是什么。一般的传统方法是直接塑形,而形态一旦确定了就很难调整。GH使用者会先搭建这一类型形态的塑形算法,并用变量控制这个算法使其演变成诸多的形态供自己选择。前者解决的是单一问题,后者需要思考此类问题的统一解决方法,这明显就不是一个量级的思考。所以一般的学生在校期间很难做好一个参数化设计的课程题目,因为他们不单单要设计作品本身,更要创作一套生成作品的设计方法和空间组织逻辑。甚至可以说他们是在做某一新类型建筑的创新,其设计难度和价值可见非同一般。能运用这种“解题逻辑”的创造思维,是当下建筑市场转型期最稀缺的资源之一,它不仅仅是可以解决设计的问题,也同样可以用于解决其他很多能够被量化的问题。有人说学GH不就是在学另类的建模方式吗?不然,它也是对培养“解题逻辑”和“量化思维”的一种修行。这种能力本身是我们在平时很少有机会被训练的。

— GH使用者在设计过程中运用的是“宏观思维”

当我们遇到一个比较系统的10天设计任务时,常规的思路是按部就班每日一个工作节点,一步步推进,直至Deadline交图。而GH使用者的执行逻辑是把这套工作流搭建10遍,从宏观到微观,每日不断深化这个体系。因为GH的操作不是一个点、一条线的逐一建模,而是一次性思考怎么生成所有的点,接下来思考怎么生成所有的线,再是面,一级一级的控制下去。这种工作思维更容易完成团队预计的任务目标,避免中间被突发事件或是奇怪的灵感改道。

— GH使用者在日常工作中会自然建立“积累机制”

几何建模也好,数模搭建也好。GH如同其他代码开发工具一样,一旦算法写好,是可以反复被调用执行的。也就是说其实我们用GH做的工作,不仅仅是在完成某一个任务,而是在开发这一类设计任务的解决思路和执行代码。当一个电池被开发出来,此类工作未来被秒掉的可能行很大。长此以往,自然而然就可以积累很多可以随时调用的解题代码和思维。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职业生涯未来除了有比较感性地设计经验上的积累以外,还会再有一条更加理性的技术积累。这也是为什么Grasshopper一路发展过来,市场会越来越好的原因。在这种积累机制下无论是建筑师还是设计工具本身,只会越来越强大,很难被潮流和时代的变化动摇。

— GH使用者锻炼的是“多线程”的大脑

这里提“数据流”大家也许会觉得陌生,我简单解释下就是空间模型的生成体系是复杂的,有分有合,算法建模逻辑总是并行的。常年分析这些“数据流”对脑力其实是不小的考验。当然如果一个GH使用者学会了看破一条复杂的数据流,其实也就意味着他的大脑已经可以加载更复杂的逻辑题了。

诸如这类的点还有很多,例如程序化思维、数据管理思维等等。其实是想说行业需要不仅仅是会用GH的人,更是有GH思维的人。因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开拓能力都是经过训练的。

在Grasshopper快速普及的当下,我们也需要明白新时代对建筑师的要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解题逻辑”、“宏观思维”、“积累机制”、“多线程”……这些能力的价值高过于软件工具本身,更是未来市场转型需要的新意识形态。不论是设计大院,还是知名事务所,都会越来越多需要有GH思维的人去解决更复杂、更量化的设计问题。当然,这些都不代表说新的工具会取代老的什么。而是新的思维会让传统的体系更加优化,更加理想。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每个设计单位都会需要一个拥有算法研发能力的建筑师,不断地整合积累团队的设计技术内核,而团队其他的成员呢,只要能看懂电池,明白数据流的原理就可以调用这些成熟的技术,提高设计的品质和效率。

最后,替广大曾经的Grasshopper爱好者、如今的GH从业者说一句:我们一直坚持的探索,都在不断地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只需要再一点时间,定会让世界看到不可估量的价值。

精选评论

2 条

去评论
  1. by JJBDSZ – 2019年4月22日 at 下午9:44

    说的太好了,这个学期studio导师是扎婶儿闺蜜,真的是让我重新认识了什么是参数化,如何去进行参数化设计,GH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

  2. by supers – 2019年4月18日 at 下午6:27

    6666

Comments are closed.
2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JJBDSZ

说的太好了,这个学期studio导师是扎婶儿闺蜜,真的是让我重新认识了什么是参数化,如何去进行参数化设计,GH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

supers

6666